|
本帖最后由 windy北方 于 15-8-18 10:56 編輯
平時很少離家的丈夫突然失蹤,當妻子小玲(化名)再次見到丈夫時,已經是一具快要燒焦的尸體。讓她更難以置信的是,殺死丈夫的兇手竟然是他們的親生兒子支某。支某對民警說,之所以殺死父親,只因自己輟學在家后,一直受到父親的諷刺和挖苦。
事發(fā)突然 妻子發(fā)現丈夫無故失蹤
在不少人眼中,小玲一家人生活過得簡單而幸福。他們一家居住在雁塔區(qū)潘家莊,家里有一輛出租車,收入也還不錯。在他們夫妻眼里,唯一的擔心就是一直待在家里的兒子支某,兒子已經21歲,也不外出找工作,天天在家上網。
今年3月5日15時30分許,小玲打算讓丈夫陪著,去姐姐家送元宵。中途因為家里的出租車到了交接班時間,丈夫和司機交接完車后就獨自返回家中。當天17時40分許,小玲回到家中看到丈夫的鞋、外套都在家,人卻不在。她就問兒子支某丈夫去哪兒了,孩子說他和他爸吵架,他爸出去了,有可能去爺爺奶奶那邊了。
然而,當天很晚,丈夫還是沒有回來。小玲給丈夫打電話,電話關機。隨后,她先后給多名親戚和朋友打電話,對方均稱沒有見到她的丈夫。當晚,丈夫的弟弟等人還幫忙尋找,仍然沒有找到丈夫的蹤跡。
回到家中,小玲和兒子聊得很晚,希望兒子少和丈夫爭吵。丈夫每天為家里操勞,也不容易,希望兒子對丈夫多一些理解。此時,她根本想不到,丈夫已經不在人世。
家中起火 兒子向警方承認殺害父親
3月6日下午3時許,出租車司機回來交車,小玲就替丈夫辦理了交接手續(xù)。因為一直找不到丈夫,也聯系不上本人。她準備和丈夫的弟弟一起報警。突然,她接到丈夫的手機打來的電話,接通后發(fā)現打電話的竟然是兒子。兒子在電話中說,他這輩子最愛母親一個人,這是給母親打的最后一個電話,他對不起母親。
接到兒子這個奇怪的電話,擔心出意外,小玲趕緊和家人一起趕往自己家中。然而,他們趕到家中時,房門根本打不開,喊丈夫和兒子的名字均沒有人開門,而且房間內還冒出股股濃煙。
當他們強行進入房間后,看到兒子支某手腕上有傷痕,褲子也被燒爛了,樣子非常狼狽。當他們想進入著火的房間時,兒子支某卻攔著他們不愿意讓他們進入。正在這時,民警和消防官兵也趕到現場。很快,民警在支某的房間內,發(fā)現了小玲丈夫已被燒焦的尸體。支某向民警承認,是他親手殺死了父親。當小玲得知丈夫被親生兒子殘忍殺害的消息后,怎么也不愿意相信這一事實。
為何弒父 兒子稱父親常諷刺自己
面對民警,支某交代了整個犯罪過程。
2011年11月,因家中一次變故,正讀高二的支某退學回家。此后,支某一直輟學在家,生活很封閉。支某說,嫌他在家上網,父親竟然斷了家里的網絡。平時在家,父親也經常諷刺他,這使他很厭惡父親。今年1月,支某甚至產生了要打父親一頓的想法。在隨后的日子里,支某認為父親仍挖苦、諷刺他,嫌他不外出找工作。因為他的屬相屬狗,父親就經常拿狗比喻諷刺和挖苦他,這時他就產生了想殺死父親的想法,但是一直沒有實施。
警方的筆錄顯示:今年3月5日,支某發(fā)現母親正好沒在家,就打算實施殺死父親的計劃。當天,他想和父親打一架然后殺死對方。他故意拿著一根木筷子,不斷地戳鞋盒,希望與父親發(fā)生沖突,結果在一旁的父親根本沒有理會。隨后,他又沖到父親身后,主動讓父親打他。父親說:“無緣無故,我打你干啥?”見父親仍不動手打自己,他就用雙手推了父親一把,父親仍沒有打他。這時,他又對父親說:“你知道我這輩子最恨的人是誰?”父親說:“你最恨的人是我?!边@時,支某說,他最恨的人是他自己,他感覺他這輩子做人很失敗,如果他要死了,還在乎什么。當時父親聽到這些話,還沒明白怎么回事。支某就沖了上去,將父親擊倒后掐死。
事后,他把父親的尸體藏在自己的床下,還和平時一樣陪母親聊天。第二天,他用家里的食用菜油焚燒父親的尸體。在此期間,他撥打了報警電話,并割腕自殺。
昨日,記者獲悉,支某已被雁塔區(qū)檢察院批捕,法院將于近期開庭審理此案。
案件警示
“溺愛式”和“訓斥式”家教都要不得
對這起案件,讓人震驚之余更多的是悲痛。是什么原因導致悲劇的發(fā)生?又該如何避免?昨日,記者采訪了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特約教授許建國,來聽聽他給的建議。
許建國說,現在不少家庭都是獨生子女。在10歲以前,不少家人對孩子嬌慣、溺愛、遷就等,當孩子慢慢長大暴露出問題時,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又容易走上另外一個極端,開始對孩子嘮叨、訓斥、指責甚至暴力。在這樣兩種極端的教育思想影響下,不僅讓孩子受到傷害,更容易讓孩子心理扭曲。這樣的孩子內心經常很痛苦、自身更加無所適從,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不好,在家庭也不是一個乖孩子。生活中,這種孩子就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求解脫,有的沉迷網絡,有的經常與人打架,有的早戀,有的開始喝酒、抽煙染上不良嗜好。這些孩子往往認為不是他不理解社會,而是社會不理解他,因情緒不穩(wěn)定更容易做出讓家人想象不到的事情,甚至走上犯罪道路。
這起案件從某種程度上告誡我們:
第一,家長不要對孩子采用“溺愛式”和“訓斥式”兩種極端化的管教模式。家長教育孩子應多一分理解、多一點耐心、多一點溫和的溝通;
第二,學校在教育孩子時,應盡可能善待每一位學生,尊重孩子的成長規(guī)律;
第三,社會輿論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東西,少一些負面的東西,尤其是網絡應該減少甚至杜絕一些恐怖、色情等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內容。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應該多接觸一些積極健康的內容,讓孩子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(huán)境。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,也許就能避免生活中悲劇的發(fā)生。
來源:西安晚報
|
|